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:幼儿园期间不用给孩子教小学知识,零基础入学,孩子才能后劲十足,再说了,提前学习会让孩子沾沾自喜,反而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。 那这种所谓的“专业指导”,真的正确吗? 有一个宝妈,就是因为听信了这种说法,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一直表现得很佛系,让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尽量痛快地玩,结果,现在肠子都快毁青了。 自从小孩上了小学之后,宝妈就开始跟着着急上火,老师拼音都讲完了,孩子还因为分不清楚b、p、d各种挣扎,语文汉字听写也成为了难以攻克的关卡。 数学就更不用说了,别的小朋友做完10道题的功夫,孩子能跑3趟厕所,抠坏2块橡皮。 这不,趁着暑假,孩子被妈妈盯着补课,每天家里是鸡飞狗跳、哭爹喊娘,孩子也试图反抗过,结果被“武力镇压”。 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,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采取措施,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“我们吼,孩子哭”。 01幼升小常踩的“坑”都有哪些? ①别掉入“不识字”的坑 识字这个事儿,不少家长认为上小学老师都会教,何必提前多此一举,但事实上,过来人的经验是:上小学前最少要有300—500字的识字储备量。 很多孩子因为要从“玩”过度到“学”,所以很难适应学习节奏,如果没有提前储备,那么就会出现一天跟不上、天天跟不上的情况。 而且,识字量少影响的不单单是语文,还有数学,孩子识字量太少,很难读懂数学题目,基本上也就与做题无缘了。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孩,为啥每次提起做数学就抠橡皮、上厕所呢?就是因为孩子看不懂题目,只能做一些有的没的,转移注意力。 ②数学要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 在多数家长眼里,10以内的加减法几乎没有任何难度,上小学之后孩子就会轻易拿下。 但现实往往真的是啪啪打脸,没有提前预备的孩子,刚进入小学后,就是很简单的加减法,很多都愣是算不出来,到时间家里的零食、棒棒糖、筷子都要拿来当算题工具使用了,但是只要没这些东西,孩子立马“歇菜”。 通过心理学知识分析我们可以明白:一年级的孩子处于“前运算阶段”和“具体运算阶段”的交界处,几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。 因此,在我们看来如此简单的加减法,在孩子那里就像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,如果长时间无法“通关”,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,更关键的是“跟不上”学习节奏啊。 所以,在孩子入学之前,最好要掌握数学的基础思维,多加练习,这样才能熟能生巧,让孩子幼升小无缝衔接。 ③别掉入“写字姿势”的坑 写字姿势不正确,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效率太慢了。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,最大的问题就是:姿势不对写字太慢,每次看见都是勾着手腕写字,字写得歪七扭八不说,速度太慢了。 所以有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给孩子辅导作业,家长生无可恋的视频,其实,当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慢的像个蜗牛,关键是写的还不好看的时候,也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。 所以,在入小学之前,最好要给孩子做一些控笔训练,这样效率高的同时,字还会写得好看优美,随着升入高年级,绝对是加分项。 上述的这些“坑”,都是过来人的血泪教训,对于正准备“幼升小”的家长来说,一定要重视。 02幼升小如何避免“踩坑”? 不少家长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,孩子那么小,整得这么复杂,能听懂学会吗? 其实,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,在6岁之前,是这一生中发育最快的阶段,此时的孩子,在学习知识和认识事物方面的效率,尤其是记忆能力,算得上人生巅峰。 所以说,五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一些系统性的知识,比如说拼音、汉字、加减法等等,而且这些知识会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进入小学后更有自信心。 而作为家长,在孩子幼升小的人生第一个关卡处,一点要提前介入,帮孩子打好基础。 不少过来人都建议说:如果经济条件允许,家长又比较忙的话,可以考虑报个幼小衔接班。 当然,如果家长有时间,其实在家就可以做好“幼小衔接”的训练,比如买一些幼小衔接的书籍帮助孩子打基础。每天抽出来半个小时,让孩子练一练,学一学,这样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,比起直接从“玩”到“学”,这种“玩—玩中学—学”更能让孩子适应,效果就会更加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