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出门,我忘记带钥匙了,回不了家门,我的邻居盛情邀请去她家坐坐,我去了邻居家,看见她家女儿思思在书桌前做着暑假作业,我对身旁的二宝说:“看姐姐多棒,不用妈妈陪自己独立完成作业。”二宝冲我眨眨眼,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,思思妈妈叹了一口气说:“别提了,一言难尽。”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,我也不好追问,冷不丁她又问我:“你知道哪个学校的老师好沟通?”我说:“老师们都好沟通啊。”她摇了摇头,顿了半晌才开口道:“我因为女儿也实在操不完心,你看她乖乖坐在那里写作业,实际上孩子什么也不会,她现在上三年级,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在教室陪读,和她一起上下学,一开始老师发现孩子光坐着,什么也听不进去。老师让写就写,让读却一个也不会读,老师就让我每天陪读,我学会了回家再教孩子,孩子在学校听一次,回家还得听我讲一次,尽管这样成绩还在班里垫底。她马上升四年级了,我不想再陪读了,我可以不要面子,但是孩子能吗?她现在懂事了,我担心孩子心理会出现问题,因此我想找个好沟通的老师,别的要求没有,只希望能让孩子每天去学校,不要让家长陪读就行。” 说起陪读,我们都不陌生,陪读分为临时性陪读、阶段性陪读、隐匿性陪读、全程性陪读等几类。临时性陪读指家长工作之余,在孩子接受辅导的过程中给予的陪读;阶段性陪读指在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,如升学高考等阶段的陪读,隐匿性陪读指家长在学校陪读;全过程陪读多为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为照顾离家乡求学的孩子,举家迁徙的陪读。 陪读对孩子究竟有没有帮助?什么样的孩子需要陪读?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家长深思,我曾经见过隐匿性陪读。一个犯有癫痫症的孩子,上一年级时每天上课铃响,不知道要进教室,老师得专门去找,进了教室找不到自己的座位。上了课,不读不写,要么傻傻地看要么自言自语,导致整个课堂乱哄哄的。老师便让家长去陪读,家长每天同孩子一起上学,一起回家。上了课,老师让写字,家长握着孩子的手写,让读课文家长读半句,孩子跟着读半句,甚至一句一句也不读。别人上一年级的内容,孩子学大班的内容。就这样,一直陪到四年级,孩子才明白上课铃响要坐好。坐到座位上不要乱碰别人,可以自己一个人玩。像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陪读,但是我们大多数陪读的孩子不是这种情况,可能是学习成绩差,学习习惯不太好。 家长陪读要注意些什么? 一、家里陪读要目标明确 家里陪读要明确陪的目的,需要家长真正的陪着孩子读书,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校外时间,制定学习计划,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,每天和孩子规划好当天任务,家长必须了解完成情况,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尚未掌握的知识点,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。万万不可,孩子在一边写作业,家长边辅导,边玩手机,这样的陪读最可怕。 二、学校陪读要权衡利弊 前些天,我看到一篇文章《差生妈妈的一场陪读引起的家庭风波》,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凯是老师们眼里不折不扣的差生,成绩垫底,调皮捣蛋,惹事生非,甚至给其他班的学女生写情书、传纸条,老师说孩子影响周围同学上课,种种原因让家长来教室陪读。后来小凯妈妈去班里陪读了,从此,小凯完全像变了个人,下课后不再捣乱,不找小朋友玩。一天晚上小凯发烧了,闭着眼睛,有气无力地说道:“妈妈,我这样子就不用你就不用去陪读了吧?”妈妈点了点头,小楷开心地说:“我晚上用凉水冲澡,冲了好久好久,生怕不生病。”小凯妈妈这才意识到到自己去陪读,给小凯带来这么大的伤害,小凯妈妈下定决心不去陪读了,虽然学习不好,但起码还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。 事实上,家长陪读弊大于利,在家里,暴躁、焦虑的情绪会充斥家庭氛围,对孩子和家庭的破坏力不可估量。将孩子和家长的最后一张脸皮在众人面前扯下来,没有了尊严的家庭,对一切都将无所谓。从孩子在班级及学校的社交层面上,这样会把孩子推向深渊,让他没有朋友,没有温暖。这其实是让家长受到惩戒,让家长和孩子在面子上都过不去,对孩子伤害特别大,还可能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。即便通过陪读能在短时间内管制住犯错的学生,但长期来看,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,激化家校矛盾。 三、大咖陪读促进亲子关系 在大咖素质训练营里,陪读却能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更加亲密,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助手。进行电影表演时,孩子是主角,家长是配角;阅读课外书时,孩子是教授,家长是助理;录制历史小课堂时,孩子是老师,家长是学生;情境表演时,孩子是演员,家长是观众。孩子和家长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。 |